【共享之間】地球日50周年-地球50 有你一起

2020.04
文、圖/張品柔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推廣助理


一切從這裡開始
地球日(Earth Day),源自於1970年代的美國,至今已走過50個年頭,數以萬計人們的關注與響應,帶起了無數環保運動的浪潮,是一個國際性的、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日子。當時的美國正處於汽車、石化產業高速發展的時代,但繁榮的經濟盛況,卻也為環境帶來了負擔。由工廠流出的汙水、廢棄物汙染了河川;原油的洩漏影響了海洋生態,各式各樣的有毒物質充斥在環境裡、生活中,可是這些傷害環境的行為卻不會受到法律的約束與大眾輿論的影響,因為挾著大量資金的企業,有著龐大的政治影響力,足以左右政策的制定。

人們漸漸開始意識到環境正在發生改變,由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尼爾森(Gaylord Nelson)和哈佛大學學生丹尼斯‧海斯(Danes Hess)依照反戰運動形式發起的地球日,就這樣誕生了!在1970年的4月22日,動員了近2000萬人走上街頭,共同為環境發聲。這是美國全國性的環保運動,是一次公民運動的成功,更是現代環保運動的濫觴。

大規模的社區運動、數千萬人的參與,促成美國政府開始重視相關措施,訂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規,也間接催生了1972年於瑞典舉行的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大力推動了世界環保議題的開展與相關政府部門、環保組織的設立。

到了1990年代,地球日走出歐美,提升成國際性的活動,全球有141個國家,超過兩億人口參加,成千上萬的相關議題討論及實際行動,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開展了如環境議題講座論壇、植樹淨灘、友善農耕及野生動物保育等多元的面向。
而這麼重要的一天,臺灣,當然也不能缺席。

▼環保團體倡議多元的理念

愛地球從來都不嫌晚
在臺灣環保意識漸漸提升的同時,不論是從自身的小小改變開始,減少塑膠袋與塑膠吸管的使用;或是加入志工行列,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投入相關行動。身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更是自然史博物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環境教育一直是我們致力的重點之一,自2009年開始,每年地球日前夕的周末假日,都會舉辦一連串的推廣活動,如地球日市集、講座、影片欣賞與體驗活動,在活動中提供不一樣的綠行動方案,鼓勵民眾實踐愛地球的環保精神。

我們舉辦市集,邀請友善環境或擁有「綠保認證」的農友共襄盛舉,讓民眾可以直接和友善環境耕種的農友們選購好食材,了解他們投入友善種植的過程與故事,認識耕作與環境保育之間的關係;或是在多元的農產加工、生活文創攤位選購產品,聽聽他們的製作過程與設計理念。透過農夫市集,我們傳達:消費也可以保護環境、親近自然,改變地球的未來。

▼在市集中,民眾可以直接與農友面對面

環保團體所組成的地球村,也是地球日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對於環保議題的見解,不同的倡議與行動,樂於分享的精神,拓展了大眾的視野,創造了活動多采多姿的可能性。也藉由在社會上具有實質影響力的專家們的專題講座「地球講堂」與影片欣賞,更深入的討論地球上正在發生的環境問題。
除了農夫市集與地球村之外,我們也常舉辦音樂會,讓同樣關注環境的音樂家們,與民眾分享他們的音樂;或是舉辦以物易物的活動,讓物品再次重生,擁有不同的意義。

長期關心環境議題的長虹教育基金會,多年以來,也從不缺席臺博館的地球日活動,支持著我們,與臺博館攜手共創美好。希望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提供不同的愛地球方案,鼓勵大眾多元思考臺灣的環境議題,並展開實際的行動,在生活當中持續愛地球,共同形塑綠色環保的生活風格,讓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地球公民都知道:起身行動愛地球!永遠不嫌晚!


▼用音樂傳遞愛地球的美好

地球50一起做個公民科學家
長期舉辦的地球日活動,讓與會的民眾除了參與活動外,在活動結束後,民眾也會開始於假日,參與臺博館與農村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彎腰農夫市集」,自備環保袋,選擇愛護環境的食材,以消費的具體行動,支持農友,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或是開始使用環保餐具,並關注不同的環境議題資訊,參與更多講座與活動,讓愛地球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今年,是地球日的50周年,除了檢視過去的行動成果外,也希望告訴大家持續的行動,是會帶來轉變的、有意義的,在建立大眾的信心之外,更期望藉由嶄新的活動,讓更多聽過地球環境正在發生問題,卻沒有參與行動的人,勇敢踏出第一步。

響應2020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全面行動(climate action)」,今年臺博館的地球日特別活動「地球50 有你一起」,將由公民科學家的概念出發,廣邀來自全臺的公民科學家計畫團體,舉辦一系列的友善環境活動。

緣起不滅,地球日的創始,即是以公民為核心,沒有公眾的力量與支持,現今的環境保護運動就不會如此的蓬勃發展,所以藉由公民科學家-這個一樣仰賴大眾的科學行動,作為50周年的主題,回歸初衷,也展望未來。

透過監測、物候觀察、數據的收集回報、在網路平台的調查分享等行動,公民科學家團體像橋梁一般,串聯起民眾、科學家與不同的環境議題。我們期望,在今年以全新的面貌,透過網路傳播無遠弗屆的力量,讓地球日的活動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我們將邀請公民科學家計畫的發起人兩棲類資源調查的楊懿如老師等人,與我們分享他們正在努力的事物,規劃六場「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並於臺博館官方臉書不定期連載「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系列圖文,展現精彩的公民科學家行動,及推出「你是哪種公民科學家?」聊天機器人(chatbot)小遊戲。

豐富且友善的公民科學家相關內容、以不同類型的調查行動拋磚引玉,引發民眾的興趣,也鼓勵民眾擔任志工,參與有興趣、認同的環境議題與科學研究,身體力行,共創臺灣這片土地的美好未來。


▼邀請大家一同行動改變地球

延伸資訊
公民科學家團體: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eBird Taiwan、台灣飛蛾資訊網、iNaturalist、兩棲類資源調查資訊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Let's 探索家中蟲住民

前往國立臺灣博物館粉絲專頁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