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元創業的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成大土木系繁重課業打下創業扎實基礎,努力去改變命運

2022

天下文化出版
發布於 2022年12月16日06:27 • 錢麗安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成為引領前進的力量》

2018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評選「台灣執行長50強」,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名列25名;2016年至2022年,均連續入選為「台灣企業領袖100強」。

略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走進位於華山公園旁的長虹建設總部,不見氣派豪華的大廳,反倒低調而樸實;年過八旬、滿頭白髮的李文造,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話語明快簡潔。

他與所有員工一樣,在沒有隔間的辦公區工作,李文造笑說,「一方面是勤儉,其次是效率,因為如果一個人坐在董事長室,要找同事進來說話,既不方便又浪費時間,而且我不擺架子又沒有祕密,什麼事都可以公開討論。」

勤儉與誠信,被李文造奉為圭臬,也是他從零元創業到今日打造出數百億元市值企業的公開祕密。

因為困苦更懂珍惜所有


李文造於1942年出生在三峽一個赤貧家庭,從小和養母過著相依為命的單親生活。在他的回憶中,當時三峽、鶯歌、山佳是產煤聚落,居民普遍貧窮。但,到底有多窮?他說:「前總統陳水扁家是三級貧戶、佃農,但好歹有吃有穿,我家則是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算是超級貧戶。」

下課回家,李文造趕快去照顧雞鴨、整理菜園、挑水生火;農忙時節得去打工,放假賣冰棒、做資源回收都是家常便飯;遇到下雨或颱風過境,賴以棲身的土角厝破損漏水,自己摸索著修補……,每天忙於應對生活,「未來」顯得遙遠而模糊。

正值青春期,李文造笑說,那個年紀多少有點愛玩又叛逆,像是把母親好不容易賺來的買書錢和車票錢拿去花用,再跟學長借舊課本,或是搭霸王火車,加上多數時候忙於生活,根本沒時間好好讀書,初中的成績自然紅跡斑斑,不僅初二念到留級,初三補考才過關,當年考高中也不意外地落榜了。

壞學生終於變好學生

生活的現實,讓落榜的李文造無暇多想,認分地去公家單位當工友,不意這段經歷,卻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5、60年代的公務機關威權色彩仍濃,初入職場的李文造鎮日受到長官責罵,加上看了許多貪腐行為,讓他深深感受到當學生的可貴,隔年再度重考,一舉考上武陵高中;日後進入職場並創業,他更終身堅守誠信、不收回扣紅包的原則。

繁重課業打下扎實基礎

由於當年李文造考上的是武陵高中部第一屆,高二班長等於是學校的「大哥大」,舉凡學校的各種活動、典禮儀式,協助老師經營班級,輔導同學功課,到帶同學爬山郊遊,都由李文造負責,練就他對事情的思考、規劃、決策力,以及開闊的視野。雖僅擔任一年班長,卻成了同學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前立法委員殷乃平等人口中永遠的「班長」。

令同學刮目相看的李文造,大學順利考上成功大學。「在我們那個時代,工科最著名的學校就是成大工學院,」小時候修補土角厝的經驗,讓李文造對土木建築產生莫大興趣,考大學時自然以成大土木系為第一優先。

不過,現實和他的想像有著極大落差。

「原本以為上了大學就像上天堂,可以過悠哉的生活,」他大笑說,沒想到成大工學院的課業是出了名的扎實,「白天是上課時間,考試都集中在晚上,雖然可以翻書,但一考就是三、四小時。」不僅是土木系,李文造至今仍記得工學路兩旁的系館,夜晚總是燈火通明,足見課業之繁重。四年的學習歷程,扎扎實實為李文造打下堅實基礎,「進入職場工作反而覺得輕鬆。」

創業後沒有為錢發愁過

6、70年代正逢台灣經濟快速起飛,對年輕人來說,只要肯努力,處處是機會;但也因台灣國際地位飄搖,許多年輕人畢業後一窩蜂往美國跑。出身貧窮家庭,李文造不敢奢望和同學一樣,他為自己規劃的未來就是:就業、賺錢,最終創業,為此大四時還特別選修了經濟學和法學緒論,為創業做準備。

因為在電器行幫忙的經驗,讓他從中看到做生意的要訣,進而萌發畢業後創業的念頭,但眼見周遭沒出國的同學都忙著考公職,竟無一人有創業計畫,讓他退後一步思索,決定先到相關行業歷練一番再做打算。

兩年後,營造廠老闆決定出國並結束營業,李文造評估自己對營造業已有大致認識,便大膽地以創業取代找新工作。

「我是零元創業,」提起創業之初的赤手空拳,李文造謙虛中透著幾分驕傲。在永大工作期間,他謹守「誠信」原則,不拿回扣紅包,加上天天駐守工地,與工人、包商建立起長期的革命情感和信譽,他認為:「誠信就是最好的無形資產。」

以認真態度贏得貴人相助

創業之初,辛苦難免,幸好之前累積的人脈派上用場,主動介紹案子給他。

李文造清楚記得,創業的第一個案子是三峽同鄉介紹的,那是一位老木工師傅,經常幫雪印公司做木工,得知雪印要裝修辦公室,成功向雪印力薦李文造。隔年,李文造更在長輩保證和推薦下,承接下嘉寶自然工業數千坪的廠房工程。

占地兩千多坪的嘉寶自然工業廠房,是由知名建築師沈祖海設計,採用許多當時堪稱前衛的設計。沒有大工程經驗的李文造,每天清早就從台北騎著一台本田50C.C.機車到鶯歌的工地巡視,緊盯工程進度,確保施工品質;期間還大膽建議業主提前採購足量鋼筋存放,避免因當時爆發的石油危機增加成本,讓業主對這個年輕人留下深刻印象。

嘉寶自然工業廠房在完工3、40年後仍完好如初,不需要任何修整,足見當初施工品質之精良。這個案子,也成為李文造創業初期的代表作。

創業過程中,他獲得許多貴人幫助:「業主覺得我這個年輕人受到好評,應該值得信賴,就會給我預付款;施工時,合作的包商都熟識,也主動提議做完再收錢,所以我創業後在銀行就有許多存款,沒有為錢發愁過。」

除了以誠信為創業原則,李文造也有一套「勤儉哲學」。

他認為「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因此創業之初他以家為辦公室,從工地撿回一塊破門板當作製圖桌,客廳一角是和包商開會之處,花不起1萬6千元安裝電話(當時公務員薪資平均為3千元到6千元),每天早晚抱著一堆銅板,跑到住家對面巷口的公共電話,逐一聯繫工人、包商,確認工程施作進度,在公共電話前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

從生活衍生的創新

此外,李文造認為,不斷創新也是企業成功的必備要素。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後,在建築的工法、結構安全、居住形式都有很大的改變;再加上,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與國外觀念的引進,創新的想法、工法與技法也不斷出現。但他同時強調,這個創新,必須是「在專業裡面創新」,而且這個創新不是銷售噱頭,是務實的、對生活有所感而衍生的。

他舉例,腳踏車屬於傳統產業,曾經幾乎成為夕陽產業,但巨大集團透過種種創新手法,把捷安特打造成世界品牌,就是成功的創新;統一超商也是很好的例子,不僅將傳統的柑仔店轉型成具有當代性的便利生活代名詞,還打破市場慣性,把香蕉拆成一根根賣,這都是「在專業中的創新」。

「簡單說,就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李文造認為,不論是蓋住宅或是商辦大樓,都要從居住者需求著手,以突破傳統和市場慣性的創意,從硬體的一磚一瓦,打造出可以世代相傳的好宅,或便於使用的工作空間。

➢本文收錄於:《成為引領前進的力量》
➢新聞連結:LINE TODAY 生活版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