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術相遇】我的漫畫筆跡

2024.04
文、圖/張季雅  漫畫家


成為漫畫家的起點

      我從小就愛看漫畫,也很喜歡畫漫畫。一張八開的圖畫紙折成八張就能畫很多東西,甚至可以串聯成一本薄薄的漫畫,形成一個故事,一個世界!

  但是,喜歡畫漫畫,和當一個漫畫家,是截然不同的事情。選擇漫畫家作為職業,除了收入不穩定之外,還得面臨到精神上的挑戰「當自己覺得很棒的創作,但得不到讀者回響,甚至被批評的時候,自己是否可以繼續堅持下去呢?」在前述的顧慮之下,還願意成為職業漫畫家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答案,而我的理由,是因為我有對這個世界想說的事情。

  因為有想說的事情,但也很清楚自己並不擅長說話和寫字。在高中時期意識到,自己最能清楚表達出想法的時候和地方,是在畫漫畫的過程和完成的漫畫,能夠藉由漫畫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就是讓我持續不斷朝著漫畫家這個職業努力的原因,「能夠畫漫畫很重要,這是我跟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

以「臺灣茶」作為創作的題材

  在2010年的時候,我和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計劃的CCC編輯部(CCC為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縮寫)開始合作,試著將龐大的歷史資料轉譯成漫畫的形式,傳達給大眾。我們推出漫畫《異人茶跡》,內容描寫臺灣烏龍茶之父-英商陶德與大稻埕名人-李春生,如何將烏龍茶推廣至世界的故事。當時會選擇這個題材,除了茶讓我有親切感外,另外就是我自己也很想知道那段歷史,當年才26歲的春生和陶德,他們是怎麼讓烏龍茶在臺灣生根,發展進而登上世界舞台呢?也想藉由自己的畫筆呈現出他們的努力和勇氣,透過漫畫轉譯的方式讓臺灣的歷史更親近好讀,希望能讓讀者感受到19世紀大航海時代,從臺灣出發面對世界挑戰的開拓感。


▼和讀者帶著《異人茶跡4》,一起到大稻埕貴德街走讀



      在書上的作者介紹提到,我的父親其實是茶農,知道這件事情的讀者會認為我從小就從爸爸的工作經驗當中了解許多茶知識,其實並沒有!真正開始認真了解臺灣茶的資料和歷史,是在《異人茶跡》漫畫製作的前期準備的時候。當時閱讀了相當多歷史資料,才了解臺灣茶業各種發展過程及軌跡。至於茶的製作知識,除了書籍資料考究之外,還必須實際知道製茶操作時的種種過程,也要判斷典籍中記載的製茶古法是否適用於現代,而父親就是我最好的取材對象和顧問。例如我雖然無法找到十九世紀時,需要多少斤的茶菁才能轉換成一斤完成的茶葉這樣的資料。但可以從父親那邊知道比例,也就能推算並寫出更寫實的台詞以及更精準的故事設定。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只畫出了心中希望的漫畫、了解到臺灣過去這樣一段歷史的發展,更理解父親的工作也有了更多共通話題,很開心也感謝能和這樣的題材相遇!


▼《異人茶跡2》實景茶會

臺灣漫畫的多元及豐富

  小的時候手機、網路都還不普及,看電視或打電動會被家長碎念,所以常常跑去住家附近的圖書館看書。記憶中當我在圖書館看到手塚治虫老師的漫畫《森林大帝》時,感受到非常的震撼,角色的喜怒哀樂、故事的高潮迭起,都在只有黑白顏色的漫畫裡面呈現出來了。  隨著看的漫畫的數量變多,也了解到漫畫不只是搞笑有趣而已,他也能表現出深沉的情感、美麗的畫面、或設計的趣味。以近年來的臺灣漫畫出版列舉,除了傳承日本漫畫的文法??之外,題材和表現方式也同時受到歐美漫畫、韓國文化影響,變得更加多元豐富。生活話題《最軟!東京人夫日記》、文化歷史《芭蕉的芽》、文學改編《一桿秤仔》、懸疑推理《雪下的真相》、奇幻故事《魔女露露的煩惱》、科幻故事《惑星與皓(上)》、性別認同《百花百色》及政治社會議題《被消失的香港》等等,都是相當有趣的創作。而近年臺灣漫畫的出版數量,如以漫畫界的盛會─金漫獎每年的報名件數來粗估推算的話,2022年單年的數量應有兩百多本了。

  隨著時代的媒體格式轉變,漫畫也跟著變化。表現方式除了翻頁的頁漫外,也有手機上看的條漫,和在社群平台上的單格漫畫。對讀者來說,要怎麼找到想看的臺灣漫畫,除了各地的實體書店之外,也推薦可以到臺北市華陰街的漫畫基地書店、臺中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等地走走看看,也許會和生命裡重要的臺漫相遇。而對創作者來說,則是希望能更容易找到自己漫畫的讀者。也希望未來的環境能讓臺灣漫畫有更多曝光的機會,增加讀者看見我們的機率。


▼《異人茶跡5》完結出版後,在臺北華陰街的漫畫基地舉行講座

茶文化與美學

  在和讀者同歡的活動上,也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我平常都是怎麼泡茶的呢?」大家或許會以為我有一套很專業的泡茶用具吧?其實,我泡茶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用自己喜歡的馬克杯而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買了昂貴的器具和食材,希望能馬上做出和大師所做的一樣美味的餐點,但最後往往以失敗告終。食材被浪費、器具被收在高處,對於做菜的興趣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要讓某樣事物產生美,必須要先從有愛開始。我會想推薦初次嘗試的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茶杯,放入茶葉和熱水。另外搭配準備點心、一本書或者一本漫畫,然後享受這杯茶的時光。只要產生了愛,便會隨著時間和次數,開始注意到細節,比如說杯子拿起來的質地、茶葉沖泡的水溫和時間、味道可以和茶相輔相成的茶食,甚至是茶葉的外盒包裝設計等等。隨著細節的累積,對茶的愛,也會帶領愛好者走向更精深的追求道路。


▼參考19世紀中臺灣外銷烏龍茶茶箱圖紙重新製作的小茶箱

持續以在地文化創作

  《異人茶跡》五集完結之後,我在2023年出版了自己的出道作品《帶我去球場》。這本漫畫是在20歲時所繪製的內容,但當時臺灣漫畫的出版環境並不好,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出版成實體書籍。去年在推出後,不但和心中的偶像-球評曾文誠先生舉行講座對談,甚至還收到統一獅球團的邀請,到高雄澄清湖棒球場舉行簽書會。對一個棒球迷來說,真的是圓了很棒很棒的夢!2024年2月底則是出版了以現代臺南為舞台的故事《鯨舟堂休業中》,以甜點和老物作為契機,讓讀者們能輕鬆地了解臺南四百多年的歷史文化背景。

  在未來還想繼續創作更多和臺灣有關的故事,期盼同樣對臺灣在地文化有興趣、深愛這塊土地的讀者,能繼續關注我的創作!



▼近年出版的《異人茶跡》、《鯨舟堂休業中》、《帶我去球場》


延伸推薦
Kiya季雅Facebook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