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藝境】長虹兒童美學巡展1:TOP31大木作

2025.4
文、圖/基金會

▼基金會與創意家行銷團隊聯手,接待中心搖身成為展覽空間


深耕社區-兒童美學的扎根之路
      基金會在完成 「建築好好玩」 動畫教材後,進一步發展 「臺灣特色建築與工法模型保存計畫」,開發一系列傳統建築構件模型,讓建築教育走進校園。如今,這項計畫更從校園延伸至社區,孕育出 「長虹兒童美學巡展」 的概念。

      基金會秉持「幸福共享、同(童)心生活圈」的理念,串聯長虹建設在全台的建案與在地單位,透過「兒童建築」、「大木作工藝」與「茶美學」三大主題的巡迴展覽計畫,以藝術與展覽的形式深入不同社區,推廣「共融」的價值,打造建築與茶文化的嶄新體驗。

      這樣的演變,如同榫卯工法般緊密扣合,透過層層串聯形成穩固的結構,讓「空間」成為媒介,使基金會所推動的建築與茶美學教育傳遞給更多人。

正式啟航,首站Top31
      基金會邀請創意家行銷團隊共同推動對社會有益的行動,聯手將Top31建案接待中心的一部份,轉化成展覽與教育空間,促進社區交流。本次展覽以「大木作工藝」為主題,展出大木作匠師-黃彥霖司阜的全新力作、許漢珍司阜執篙的臺南市仔頭福隆宮結網模型,以及許金龍師傅和李秉軒老師協力製作的大木作結網茶屋,匯集了保存傳統建築工法的物件,大木作職人的工藝之美在此綻放。

      距離台北捷運劍南路站步行約10分鐘,一棟純白且充滿現代感的建築映入眼簾-Top31,其挑高三層的空間設計,結合大面積玻璃帷幕與垂直線條結構,使光影流動其間,呈現通透的視覺美學。作為長虹建設的建案接待中心,1樓為品牌館與模型區、2樓是接待洽談區、3樓則是樣品屋展示區,這裡不僅是建築的展示場所,更承載著社區共融的期盼,而開啟一場建築、美學與生活的對話。

▼左:黃彥霖司阜;右上:許金龍師傅;右下:李秉軒老師


當代與傳統工藝的交融
      在TOP31玻璃屋內,近距離欣賞大木匠師費時製作的建築工藝,實屬難得,我們可以看到黃彥霖司阜修復古蹟大甲瑞蓮堂時所保留的局部構件,長超過80公分的「步口架面」,精緻的榫卯與雕刻吸引觀者的目光,另外兩座「簷口脫規」和「中樑柱、中樑、雞舌與紗帽匙」也是黃彥霖司阜的費心之作,展現從走廊、屋簷至天花板的建築架構,能全面見識傳統建築的奧妙!

      展覽的另一亮點-八卦造型的結網茶屋,是由李秉軒老師引領特教學童設計,再由許金龍師傅製作而成。為了讓創意家團隊更有參與感,並成為展覽解說員,基金會帶領他們共同組裝177件的結網零件,瞬間成為鎮殿之寶。其與成功大學建築系雷雕及3D列印製作的「臺南市仔頭福隆宮結網模型」相輝映,讓觀者深入理解由多層斗栱組合成的「藻井」結構之美,此模型兼具建築與茶美學的設計,特別於茶屋下佈置單人座的茶席,結合當代藝術家-蔡潔莘的作品,形塑出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藝術氛圍。

      在這座位處都市核心的接待中心展出,從戶外透過玻璃看進展間,大師們的工藝顯得更為壯觀,宛若在一間充滿過去時代珍貴文物的現代藝廊,讓觀者沉浸在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線,感受職人工藝所蘊含的深厚人文。

▼精緻工藝在展覽中一覽無遺


尋回在地文化根基
      除了靜態展覽,基金會亦與接待中心攜手舉辦多場工作坊,邀請建案住戶、客戶、鄰近學校與社福機構共同參與,為接待中心帶來更多互動與交流,進一步促進社區活力。

      基金會搭起「地方」與參與者之間的橋樑,透過結合在地特色的建築與茶美學活動,讓居民從生活環境出發,以嶄新的視角連接土地。以Top31所在地為例,鄰近基金會認養造林撫育的劍南山,平日是親山健行的熱門路線,在山下的劍潭古寺能窺探廟宇的富麗。這些獨特的在地景觀,構成住戶日常的一部分。

      這些建築不只是居住的空間,而是一段可被感知、傳承的文化記憶。無論是長虹住戶、社區民眾,都能夠重新發現家園,培養對地方的認同感,這份認同感便是共融、共榮的關鍵。

      當藝術不再遙不可及,當美融入日常,幸福共享的生活圈便在這片土地上扎根。



◆《長虹兒童美學巡展》TOP31大木作
地址|長虹‧聖得福TOP31 接待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30號
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9:00
共同合作|長虹建設、聖得福建設、創意家行銷


延伸閱讀
【童心藝境】從傳統建築修復到教育的旅程:專訪大木匠師黃彥霖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