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文/ 基金會圖/基金會、陳義明▼長虹企業同仁及二代一同參與圓山植樹活動▼公益親子健行活動在劍南山圓滿落幕 每年三月,隨著植樹節的到來,大地迎來春天的雨水滋潤,萬物生機盎然。今年,長虹建設與長虹教育基金會攜手,在圓山風景區展開城市造林計畫,同時於劍南山舉辦公益親子健行活動,讓樹苗在城市生根,讓永續在人們心中萌芽,喚起人們對自然的珍惜與愛護。種下城市希望之林在圓山 繼2021年,長虹建設與基金會認養「劍南山火燒跡地」,成功造林撫育後,今年再度認養「圓山風景區」內,台北大縱走第五段必經路線-四美平台三塊區域,占地共約1000坪。(圓山風景區規劃成10個特色景點稱「十美」,「四美」區林相豐富,臨步道旁枯木落葉堆砌,更是「甲蟲的家」。) 2025年3月8日認養儀式當天,天公作美,連續下了一週的雨停了。李文造董事長親自帶領企業同仁和參加植樹活動的大眾親子,一起動手種下50棵樹苗,也種下愛樹、護樹的希望之苗。圓山風景區裡有多座羽球場,李董事長已在這裡運動近50年,因此,對圓山有非常深厚的情感。啟動企業力量,在最靠近都市生活圈的綠地種樹造林增加自然碳匯,成為大台北地區的大型供氧機,李董事長自是有說不出的歡喜。當天對著工務局黃一平局長拍胸脯保證,一定會好好照顧這些林地,歡迎局長隨時來察看。▼李文造董事長(左一)架式十足 種下綠碳樹苗▼親子一起種下希望的櫻花樹苗 看著企業同仁帶著下一代走進大自然,李董事長一路上笑容滿面,邊走邊跟同仁介紹圓山風景區哪裡有祕境桂花巷、哪裡有平台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直到大地工程處所規劃台灣原生景觀樹種「寒櫻、青剛櫟、 光臘樹」的長虹認養區-四美。 當天請來專業講師指導種樹技巧:「寒櫻」樹根怕積水,所以樹穴不可過深、鋪面泥土要隆起像小丘以順流排水、種植初期勤除草、後期重疏枝等等,透過手作親近土地,更加增長知識。寒櫻花期早,大家相約明年一起來賞花,探望親手種下的樹苗是否安好!▼董事長領路介紹圓山好風景相約劍南山,用公益守護綠意 與此同時,另一場環境守護行動在劍南山展開。基金會與台北西門扶輪社攜手舉辦「公益親子健行活動」,為萬華兒童服務中心的30組親子家庭,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體驗環境保護的價值。 本次活動,我們特別邀請到照顧這片山林的綠地園藝社-張文懷先生,擔任本次活動的導覽員,帶領大家穿梭在林間,分享劍南山的撫育造林的心路歷程,並指引大家認識這裡的特色植物與蝴蝶生態。▼綠地園藝社-張文懷先生(左)分享撫育過程與特色植物 我們從劍潭古寺出發,沿路我們看見大片茂密的蕨類-芒萁,張先生講述芒萁的生長型態會形成層層交錯的茂密植被,除了影響其它植物生長,也相當容易引燃,呼籲大家進入山區時,務必謹慎用火,避免引發森林火災。 張先生接著說:「劍南山這片火燒跡地的土壤是砂岩地,植物很難生長。之前種下2000株苗木,撒了2500顆種子,比如大頭茶、楝樹、青剛櫟等植物,能長成現在這樣,真的不容易!」▼利用石頭圍住樹木,保護樹根不被大雨沖刷 為了幫助樹木穩固根基,大家共同進行「護樹行動」,撿拾小石頭圍繞樹木周圍,以防止雨水沖刷造成土壤流失;「淨山」也是這次健行的一大任務,大家手持垃圾袋和夾子,清理沿途的垃圾,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山林,大家感受到自己微小的力量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活動尾聲,張先生張準備一場趣味的有獎徵答,答對即可獲得一盆多肉植物,大家熱情地參與答題,滿心期盼能把小植物帶回家照顧,一位獲得仙人掌的孩子開心地說:「這是我第一次種自己的植物,我會和爸爸一起照顧它,讓它好好長大!」▼沿途淨山,為大自然留下乾淨的園地共創永續未來 2025年植樹節,長虹建設與基金會透過「城市造林」和「公益健行」兩大活動,串聯不同單位,包含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西門扶輪社、西門扶輪青年社與萬華兒童服務中心,共同實踐ESG使命,擴大環境保護與公益行動的影響力,讓更多族群意識到守護土地的重要性。 劍南山的城市造林行動,讓基金會與這片土地建立深厚的連結,從認養撫育延伸出環境教育活動。劍南山與圓山風景區的山徑是相通的,步行1小時內即可抵達,未來亦計畫圓山風景區以相同模式推動永續,利用其豐富的自然生態,打造一處結合親山與環境教育的示範場域。 環境守護是一場跨世代的永續旅程,當孩子們的笑聲迴盪在山林間,與家人手牽手漫步在綠蔭步道上,我們不禁思考,這片土地未來將呈現何種風貌?期盼,隨著更多企業與社會團體搭上永續列車,我們的城市森林將持續茁壯,成為都市居民生活中親近自然、休憩放鬆的美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