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奉茶】鐵觀音茶香裡,啜飲夢的形狀

2025.10
文/林宇儂 與諾文化設計創辦人
圖/藍逸詩

▼親子一起品茶、品故事
      這是一場創新的沉浸式藝術茶會,也是一場夢的五感體驗。走進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那三天,鐵觀音的香氣把大小朋友牽引進一場介於夢與現實之間的旅程。這是我與長虹教育基金會在2025年合作的「吹夢茶壺:夢幻奇鏡鐵觀音茶會」,從年初開始,我們用茶故事、鏡面與色彩的堆疊,慢慢鋪展出一個關於看見與被看見的故事。

夢與茶的交融
      這次以鐵觀音的夢境故事為核心,經過轉化變成夢境中的冒險,以及與植物的奇幻相遇。運用劇場中沉浸式的光影變化、鐵觀音茶香的層次以及裝置藝術的共創,引導參與者放慢感官,練習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也看自己。許多大人停在鏡前,看見被拉長、折射的自己,跟孩子一起笑了;孩子則把夢的碎片貼成似曾相識或是想像中的夢境,把「做夢」具象成能被看見的畫面。

      這樣的觀看,不求答案,只求一個誠實自在的片刻;然而在茶席中,當茶湯在口中轉換層次,房間裡的光也跟著變得或迷幻或柔和,像把心事慢慢攪散。

▼正在拼貼夢的孩子


三件夢的裝置
這次的合作我帶來了三件裝置藝術,它們與鐵觀音的故事彼此呼應:從入口的收束,到視角的放大,再到鏡面的延展,觀眾在「靠近—觀察—照見自己」的節奏裡移動。

▼入口的茶山與煙霧鏡裝置
•茶山(夢的入口)
像山也像隧道,是進入「夢幻奇鏡」的起點與茶香來源;經過茶山與煙霧的那一刻,空氣與步伐都慢了下來。

•眼鏡姐妹花與夢的畫布
兩座眼鏡姐妹花大大小小的鏡面及放大鏡組成,引領觀者探索不同視角。孩子們喜歡靠近觀察變形放大的景象,也驚嘆於遠觀的「倒過來的小宇宙」。我們邀請大小參與者從「夢的碎片池」中挑選共鳴的形狀,貼於畫布上分享自己的夢,形成一件人人參與的集體創作。透過鏡片,觀眾可欣賞懸在空中,承載集體夢境的透明畫布。

•三眼花(鏡面的夢中花)
鏡面花瓣反射與延伸視覺,營造熟悉又陌生的夢感,也讓人與人的影像在同一朵花上相遇。

▼觀眾與三眼花的互動


與小茶人的共創
      從年初的鐵觀音課程開始,長虹的小茶人便投入共創。我設計了一份「夢的碎片採集單」,讓孩子從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夢,到剪裁各式夢的形狀作為拼貼的素材;有孩子剪了噩夢中的烏雲、美夢裡的櫻花與爸爸的車、冒險夢中的貓戰士等等,經過轉化及彙整,成為一系列透明多彩的夢之碎片,展演的當天,孩子也興奮地在現場告訴來參與的觀眾,這些是我們夢裡的碎片!

▼透過「夢的碎片採集單」蒐集小茶人的夢境

兒童的表意與參與如何落地
      今年的實踐延續我對於去年吹夢茶壺的觀察與脈絡,讓孩子不只是「被看見」,而是「帶著大家看見」。現場由孩子擔任小茶人與小說書人,在沖泡與敘事之間掌握節奏;從帶位動線到泡茶之間的停留,都依孩子的經驗與感受進行。

      與裝置藝術互動的情節,小茶人們也透過介紹自己的創作,建立與觀眾互動的自信,而觀眾的表意被溫柔地邀請進來:有人用話語描述杯中的香氣,有人透過貼上「夢的碎片」把心情留在畫布上。當大人與孩子在同一個節奏裡相遇,空間開始以兒童的語言呼吸,活動也更接近我們原先想像的樣子。

茶與夢的餘韻
      在最後一泡茶的同時,我們以茶點「夢的籤餅」讓參與者帶走一句話,像在口袋裡留住一縷茶香,而這些話語正是我和孩子對於夢的詮釋。茶會的最後,孩子扮演的鐵爺爺及說書人說到:「當你下一次喝到鐵觀音的時候,希望你會想起今天的鐵觀音茶會,還有我們一起創造的夢,當然還要記得我—鐵爺爺、鐵觀音的鐵喔!」,以及那句我很喜歡的話:「夢,不一定有答案,但請好好陪自己走一段路。」


▼一起共創的小茶人與設計師


第一句話已不是「請喝茶」

文、圖/吳沛儒 長虹小茶人

▼茶會結束後體驗到了「下班」的快樂

     「從前,有位老茶人,住在雲霧繚繞的山中...」,這是我在這次茶會的開場白。從2023年開始,已經參與三次《吹夢茶壺》的我,身份從緊張盯著自己茶席的茶人,變成欣慰看著小茶人夥伴的說書人與主持人。以往的工作內容都是圍繞在準備茶席、服務客人、表演流程以及最終收場,這次則要擔起計時場控以及帶領新進小茶人的責任。

     還記得在每場茶會開始前的靜心活動,一開始小茶人們還不習慣,但到了後來,小茶人們在靜心變得自覺、大方,眼神也變得堅定、專業。當在進行場佈與收場,許多時候我回過頭要提醒他們擦鏡子、放茶點心時,往往發現他們已經完成所有準備,甚至會得到他們用驕傲的眼神說著「我剛剛早就做完了~」這樣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時也很開心他們都樂在其中且有能力勝任很多工作。

▼努力了解小茶人需求的耐心考驗


      在每月的培訓中,我們一起泡茶、喝茶、習茶,小茶人們常常遇到茶壺很燙、熱水壺很重、茶水不斷漏到桌上、椅子要用蒲團墊高等等的問題和狀況,在與他們分享經驗時,不禁讓我想起一開始習茶時手抖的在奉茶時說出「請喝茶」這三個字的自己,心情難以言喻。

    《吹夢茶壺》一直以來都堅持由小茶人主導整場演出,第一次接觸劇場的小茶人們不免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引導他們時必須加倍的冷靜,外加要兼顧好自己本來的任務,可以說是充滿壓力,但很感謝三個工作日現場的老師、工作人員和志工媽媽們的合作和幫忙,讓每一場演出都順利結束!希望日後《吹夢茶壺》兒童茶會能繼續傳承下去,期待看到長大後的小小茶人們專業的泡茶和工作的樣子!小孩們~行茶時茶服的袖子記得要提起來,讀大學的沛儒姊姊可是要會回來檢查的喔!

吹夢茶壺小彩蛋,你發現了多少?

文/基金會 林姵君
圖/ 藍逸詩

▼小朋友隨機抽「夢的籤餅」
      三年來,《吹夢茶壺》帶領觀眾探索茶香及日常中的藝術五感體驗。從第一年的《動物藝家森友茶會》,到第二年的《三個氣球人的烏龍茶會》,再到今年的《夢幻奇鏡 鐵觀音茶會》,以故事、身歷其境的場景、可互動的藝術品為亮點,平衡味覺、嗅覺、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刺激來感受茶、認識茶。每次登場,都像是一場從味蕾啟程的奇幻旅途。

      初遇包種茶,輕甜的花香猶如春天,觀眾隨著「精靈王」的空靈鼓聲步入吹夢之地,腳下閃爍的彩虹雨、身旁由藝術家蔡潔莘打造的紙漿動物,將現實轉換為童話世界。第二年的東方美人茶,則以夏天的小綠葉蟬著涎之美而生、俗稱「膨風茶」的東方美人茶,對應著藝術家陳奕彰巨大的吹氣軟雕塑巨人。小茶人們親自編寫劇本,把煩惱藏進角色裡,讓觀眾也能隨之觸碰到成長的重量。

▼基金會精心佈置的鏡面茶席
      今年的鐵觀音以「夢境傳說」為起點。夢看似抽象,卻在藝術家林宇儂的鏡面與透明片中折射斑斕光影。透過共創互動,大小朋友在創作中覺察內在美感與自我。茶品、藝術、劇情、氛圍緊密交織,每個細節都暗藏玄機—「鐵爺爺遇見女妖精化身茶樹、安溪噴火龍烘出甘美茶香」,訴說茶的製程與特質;而一句「你心裡也有還沒說出來的夢嗎?」則悄悄邀請觀眾拼湊心底的夢。

     《吹夢茶壺》是一場茶與藝術的實驗,也是一趟屬於大小朋友的心靈旅程。當孩子化身小茶人領著大人走進夢境,我們明白這不只是品茶,更是一次學會傾聽自己的練習。或許,你發現的彩蛋,也正是下一場奇幻旅程的起點!

延伸推薦
2025 吹夢茶壺精彩片段:夢幻奇鏡~鐵觀音茶會
長虹《吹夢茶壺》兒童茶會再創新 大小觀眾共創藝術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訂閱電子報,打造幸福生活,分享生活美學資訊
歡迎加入 LINE 官方帳號(搜尋『長虹教育基金會』 / ID:@ch.kids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