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一磚一瓦搭建美感與自信

2025.10

文、圖/李秉軒 特教樂塾計畫講師、異世界公會 居家數位工作學習公會長

▼異世界公會製作1944與臺北城北廊道遊戲地圖

      我家三代從事建築業,爺爺、父親到哥哥,他們都在這個領域努力耕耘,工人、包工頭到教書等不同角色。對我而言,童年的回憶便是與工地密不可分,在沙堆上砌城堡,撿破碎木片搭搭橋,躲進自己的秘密基地,這些經驗都讓我對建築與工地環境產生濃厚興趣。然而,日後我選擇將建築元素融入教學的初衷,並不只是因為生於工地,而是源自我對匠人與技師的敬佩。

      我曾見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師傅,僅憑一把雲尺,便用水泥在平滑的牆面上勾勒出巴洛克式的優雅花飾;也見過師傅用一把鐵尺,準確排列出幾何圖形的磚牆圖騰。那種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精準無比的工藝,是時間淬鍊的成果,令人嚮往。於是大學時我選擇了藝術教育科系,並主修與手作密切相關的陶藝、玻璃與油畫。對我來說美感並非來自華麗的表面,而是親身參與的溫度與真實,那種從無到有、親手創造的感覺,正是我將建築美學與教育融合的起點。

▼學童團體合作搭建大木結構
▼於彰化縣寶藏寺前講解四點金結構

      美學教育必須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不是單憑講解或想像就能速成。許多孩子在畫房子的時候,常從屋頂畫起,這是因為他們對房子的理解多半只來自外在形象的觀察,而非生活經驗的內化。若是真正參與過建築的人,會先從地基畫起。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不只是繪畫順序不同,而是自身經驗的深度落差。因此當我開始設計3D建模教案時,就更強調理解並體驗真實建構的邏輯,基金會榫卯茶屋便是可供學童組裝與拆卸的大木教具。

▼許金龍師傅結網大木作教具設計圖(上)、施工圖(下)

      過去只能抬頭仰望的蜘蛛結網天井結構,學生根本無從觀察。為了能做中學,我與木扎根森活事務所的許金龍師傅討論設計簡化繁複的結網結構,配合國小學童身高設計尺寸,讓他們能團隊合作透過觀察比例、顏色、榫洞大小來引導觀察,從立柱、上樑、架瓜筒、放斗拱、堆結網,一步步理解大木結構,讓孩子們不只學會了3D建模技術,更理解建築的搭建順序與背後的文化脈絡。從那之後,他們再也不會從屋頂開始「蓋」起房子,因為他們已經內化了建築的本質。這段教學歷程中意外發現,表現最出色的幾位學生,竟然都是自閉症孩子。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與專注,遠遠超過一般學生!

      曾有孩子能在不看任何圖片的情況下,畫出火車的煞車皮、集電弓、甚至退役已久的息煙器,準確無誤!另一位學生,則能細膩還原臺灣古蹟的細部裝飾,但卻完全無法畫火車。這些經驗讓我體會到,自閉症孩子並不是不能學習,而是需要被放在正確的軌道上,當他們的興趣與媒材契合時,會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因此後來我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態度,成為那種「不管學生想做什麼,都說好後一起做」的老師。我不再預設他們應該畫什麼、做什麼,而是花更多時間去了解每位孩子的興趣,例如他們喜歡的卡通、動畫、電影,甚至遊戲角色,引導興趣成為創作的燃料。

▼學生在Tinkercad上創作各式變體

      我在2024年成立了名為「異世界公會」的教學團體,專門招收特殊需求學生,只要是中度自閉症與中度智能障礙以下者都收,目前台北與新竹兩班共計40名。「異世界公會」致力設計各式各樣與科技相關的教學主題與學習方法,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與創造方式。不只是教學,更是一場實踐與挑戰,我們參與實際的商業接案,讓學生作品走出教室,進入社會,感受為人需要的快樂。至今,我們已完成三個專案:第一個是重建1944年臺灣神社的歷史樣貌,並繪製出融合古今的臺北城北廊道線上地圖,是一款穿越時空的灣生畢業故事。第二案是以萬華的艋舺青山祭為主題,重現當地古蹟與陣頭文化。我們甚至將這個主題進一步轉化為射擊遊戲,其中所有動畫與法術特效皆透過生成式AI製作完成。第三案是新竹科學園區狂想曲,透過舊城區與科學園區的互動,設計傳統與科技共同對抗外星入侵的巨大合體機器人!這些成果的背後,都是孩子們不斷練習與跨越自身限制的努力。

▼異世界公會製造艋舺青山祭遊戲地圖
▼異世界公會製作新竹狂想曲遊戲地圖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位原本只一根手指能動的重度腦性麻痺學生,異世界公會花了兩年時間讓她能使用IPad打字。ChatGPT出世後,她現在也學會運用關鍵字發想劇本、修改AI生成內容,如今她已是我們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劇本師之一。遊戲《艋舺三日夢》的劇本,就是由她主導撰寫。不只劇本,我們連遊戲的配樂與音效,也由輕度智能障礙與威廉氏症的兩位學生負責,他們透過電子編曲工具創作數位音樂,成功賦予遊戲獨特氛圍。

      我相信他們能做的事情,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多。

      3D建模只是其中一種媒介,2D繪圖、ChatGPT、AI生成影像,這些都是他們可以選擇的工具。在我看來,創作的主題與動機,遠比使用什麼工具更重要,當學生的個人興趣被理解與接納,並被認同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時,就是教育最耀眼的時刻!
     
      美感與自信是被一磚一瓦搭建出來的!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訂閱電子報,打造幸福生活,分享生活美學資訊
歡迎加入 LINE 官方帳號(搜尋『長虹教育基金會』 / ID:@ch.kids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